姓名 |
马航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85.02 |
|
职称 |
讲师 |
职位 |
|
最高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
学科方向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
人才计划 |
|
|||||
电子邮件 |
mh@bistu.edu.cn |
|||||
联系方式 |
18811446992 |
|||||
导师类型 |
硕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
电路与系统、智能感知,
个人简介
马航,男,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电路与系统和智能感知。长期从事以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为主体的与控制、信息科学等领域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军工项目2项、横向合作项目1项;作为科研骨干参与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军委科技委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纵向项目,已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指导学生多次在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
教育经历
2003.09-2007.07,河南科技大学,学士
2008.09-2011.06,中北大学,硕士
2012.09-2017.06,北京交通大学,博士
工作履历
2018.12-2019.12,新加坡科技局,访问学者
学术兼职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委员
课程教学
本科生:智能感知、工程技术创新导论(双语)、专业英语阅读
研究生:
科研项目
图像处理***,军工项目,主持
基于AI生成式模型的***,军工项目,主持
干扰感知模块研发,横向项目,主持
***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军委科技委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参与
***应用机理研究,军委科技委快速扶持项目,参与
基于AI技术***研究,军委科技委快速项目重点支持项目,参与
多模式协同的农情反演模型与定量定性预测,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点项目,参与
基于柔性植入式多模态传感和调控器件的神经系统疑难疾病智能诊疗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参与
面向无人工厂的多智能体协同与决策机制,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参与
荣誉和获奖
“挑战杯”全国总决赛铜奖,指导教师
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国赛一等奖,指导教师
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一等奖,市赛一等奖多项,指导教师
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代表性论文
Ma, Hang, et al. “Research on 3C compliant assembly strategy method of manipulator based on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Computers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119 (2024): 109605.
Ma, Hang, et al. “Multi-Scale Target Detection in Autonomous Driving Scenarios Based on YOLOv5-AFAM.” Applied Sciences 14.11 (2024): 4633.
Ma, Hang, et al. “DETRs with Dynamic Contrastive Denoising Training for Smartphone Assembly Parts.” Journal of Computers 35.3 (2024): 175-192.
Ma, Hang, et al. “Research on rice pest forecasting model based on GCN-AGRU.” Journal of Computers 35.4 (2024): 241-257.
Ma, Hang, et al.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Normalization Methods on Person Re-ID.” Journal of Computers 31.6 (2020): 284-296.
马航,李邓化*,陈雯柏,叶继兴. 电子传输层厚度及阻塞层对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性能的影响[J]. 发光学报, 2017, 38(1): 85-90.
马航,李邓化*,陈雯柏,叶继兴. 氧化锌作为电子传输层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J]. 发光学报, 2017, 38(4): 507-513.
马航,李邓化*,陈雯柏,叶继兴.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中载流子注入机理的研究[J]. 光电子. 激光, 2016, 27(7): 681-686.
授权发明专利
****制备方法及其显示屏,国防发明专利,排名3
****发光二极管,国防发明专利,排名3
无线传感器网络连通性修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发明专利 ,排名3
一种规模化电动汽车的动态网格化金字塔调度方法,发明专利,排名3